所有權聲明
本BLOG所有文章及圖像影音資料智慧財產權歸<財團法人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所有,若需轉載煩請註明來源,並僅限於非商業性使用。若有意做商業性營利使用,敬請來電或郵件洽詢。

目前分類:李天祿藝師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hoto-205-001.jpg 

    阿公晚年隨著次子李傳燦遷居三芝,並且開始逐漸減少對外的公開活動,但在心中仍舊掛念著要為一生行當尋覓一處安置之所。在一偶然的機會裡,當地范姓地主得知阿公此一宏願,又碰巧手邊正有空屋準備脫手,於是李傳燦便買下住家對面的兩間空屋,並開始著手進行布袋戲文物館薵建事宜。

 

    一九九五年年九月十九日,文物館破土興建,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文物館正式落成啟用,取名為「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開館當日,冠蓋雲集,除總統李登輝先生及吳京、吳伯雄、馬英九、尤清及陳水扁多位政要親臨道賀外,黃海岱、黃順仁等戲界朋友也前來共襄盛舉,而來自社會各界的朋友更是不在少數,滿滿的祝福給足了老藝師面子,同時也象徵著傳統布袋戲的薪傳自此跨入新的一頁。

 

    一九九八年七月,《亦宛然》獲邀赴法國參加「亞維儂藝術節」的前夕,李天祿卻因病住進天母榮民總醫院而未能隨團訪法,然在病榻期間卻仍時時懸念子弟兵在海外的表現。同年八月十三日晚間,李天祿病情惡化,家屬遵從民間習俗將李天祿帶回三芝家中,惜在眾多親屬弟子環伺之下,終因心肺衰竭逝世,享年八十有九。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9.jpg 

 

    一九八六年,侯孝賢導演正為《戀戀風塵》片中的阿公一角四處尋人,而透過了陳懷恩以及楊麗音的推薦,侯導到台大視聽館欣賞了李天祿的布袋戲演出,侯導看完以後覺得不錯,便詢問李天祿有沒有興趣拍電影?老師傅童心未泯,心想一生幾乎演遍台灣所有戲種,唯獨電影沒演過,便立即答應了侯導的邀請,一腳踏進了電影的世界裡。

 

    李天祿在戀戀風塵一片中飾演男主角「阿遠」的阿公,李天祿的演技質樸自然頗受好評,侯導則認為李天祿在戲中最突出的表現在於李天祿的人生就是戲,戲就是他的人生,憑著生活歷練和舞台上的經驗,很容易就能掌握人情世故中的情緒反應而再投射到角色裡。於是,李天祿成了侯孝賢電影中的固定班底,陸續在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等戲中軌上一角,另外在菜刀與六個朋友棋王童黨萬歲》、《摩登共和國及《一隻鳥仔哮啾啾》等電影中,也可見到李天祿的身影。因為在電影中經常飾演「阿公」一角,於是「阿公」成了李天祿晚年最為人知的稱號。

 

  一九九二年,侯孝賢導演以李天祿年輕時代故事為藍本並根據同名回憶錄改編的電影《戲夢人生》開拍,由知名歌手林強擔任李天祿一角,蔡振南、蔡秋鳳、陳淑芳及楊麗音等人也參與演出,最特別的是亦宛然的眾多成員,如陳錫煌、李傳燦二兄弟,後場樂師楊財明、劉金松、李順發、許再添,及徒孫吳榮昌、余清顯等人也在片中演繹著父親、師父或師祖年輕時的故事。

 

  一九九三年的坎城影展,戲夢人生獲邀參展,李天祿並率領亦宛然隨片登台表演。當宣佈《戲夢人生》一片榮獲評審團大獎時,侯導攙扶著李天祿上台一起領獎,李天祿戴著黑色墨鏡,字正腔圓地用法語說出MERCI(謝謝)時,逗得全場大樂,消息傳回國內,更是歡聲雷動,爭相報喜。這齣「李天祿的人生,台灣歷史的戲夢」,不僅讓台灣電影再次在國際影展中揚眉吐氣,更將李天祿推向他此生從未料想過的再一波高潮。

 

  隨著電影的傳播,李天祿的聲名由布袋戲迷擴展到了普羅大眾,由台灣延伸到了國際,在這段前後約十年間的歲月裡,李天祿開創了不下於布袋戲興盛時期的風光歲月,來自社會各界的勳獎,則再為他的精采晚年更添殊榮。而不少人因為李天祿而再度將關注目光投射到了傳統布袋戲,相信這才是李天祿在表面的風光背後,最感到高興,最值得欣慰的事了。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1.jpg

  

  一九八三年,板橋莒光國小郭端鎮老師為了查訪桃園傀儡戲演師張國才的資料,而專程去拜訪張國才的故友李天祿。在這次的拜訪中,除了談到了張國才以及傀儡戲外,李天祿也展露了他對布袋戲的深厚熱情與沒落的一絲不甘。隔年,郭老師帶領學生參加第二屆民間劇場演出,亦宛然同樣也是受邀團體。郭老師在演出前的協調會議上聽到了李天祿關於傳統布袋戲後繼無人的感嘆,於是在散會後找上了李天祿,以小心翼翼的口氣詢問李天祿是否願意到學校教導小朋友,正愁於不知如何傳承傳統布袋戲的李天祿自是一口答應了下來。

 

  一九八四年七月,在校長林秀地女士及郭端鎮、翁健及李漢敦等老師的奔走努力下,亦宛然在板橋莒光國小點燃了傳統布袋戲傳承的薪火。九月開學後,校方在課外活動的分組活動中設立布袋戲教學,從四年級的小朋友挑選三十二名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前場由李天祿、陳錫煌及李傳燦師傅負責,後場則有劉金松、李順發、蔡文成及楊財明等師傅陸續加入。由於知道學校經費拮据,師傅們都是分文不取,甚至連戲偶、樂器及戲台都是由亦宛然提供,直到孩子們能對外公演收取戲金時,在校方的堅持下,師傅們才開始領取車馬費。

 

  隔年九月二十四日,這批小朋友在台北延平北路的慈聖宮舉行「拜師謝師演出」,微宛然也正式宣告成立,一齣大鬧水晶宮,感動了社會各界,不僅關心傳統戲劇未來的朋友感到欣慰,連各大媒體也競相報導,各界邀約演出不斷。

 

  莒光國小的成功,吸引了外界對傳統布袋戲的再度關注,開啟了校園學習布袋戲的新興風潮,文化大學、台灣大學、新埔國中、平等國小及格致國中等陸續加入,也使得傳統布袋戲能得以持續向下紮根。

 

  老師傅當年的無心插柳,無料柳樹成蔭,亦宛然現今團員裡有多人即是當年那批校園薪傳的善果,在傳統布袋戲團的前後場師傅因年歲漸長而面臨後繼無人窘境之時,亦宛然卻早已由第三代成員完全接班。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1.jpg 

  

  一九六二年台灣電視公司成立,緊接著幾年內,中視及華視也陸續開台。這些新興的娛樂媒體,很快地就吸引住了大眾的目光,雖然李天祿的掌上功夫是愈老愈顯得爐火純青,但是台下觀眾卻是愈來愈少,傳統地方戲曲至此逐漸步上式微的命運。而就此時,李天祿結識了來自法國的漢學家班文干教授(Jacques Pimpaneau),為他晚年更形精采的人生起了開端。

 

  班文干教授,任教於法國第七大學東亞語言學院,他自六O年代開始投入中國的戲曲研究,尤其對於偶戲更有濃厚的興趣。一九七一年,班教授經由香港來台進行布袋戲的田野調查,並透過有關單位找上了李天祿,二人一見如故、意志相投,在觀賞了亦宛然的演出後,更是對李天祿的掌上功夫大表歎服。

 

  一九七四年,法國人班任旅(Jean-Luc Penso)、尹曉青(Claire Illouz)及陸佩玉(Catherine Larue),陸續經由班教授的介紹來台與李天祿學習布袋戲。三人從最基本的手勢學起,到基本動作、尪仔步到整齣的戲齣,如大鬧水晶宮大鬧天宮火焰山等,三人也會跟著亦宛然出去表演,李天祿有時更會將戲偶套在三人手上,讓他們演一些簡單的角色,總計三人前前後後在台灣共學了三年多。回到法國後,班任旅等三人在一九七八年成立了小宛然劇團(Theatre du Petit Miroir),開始在全法、全歐乃至全世界巡迴演出。

 

  一九八一年,小宛然應邀至福建泉州、晉江演出,打著外國人演出中國傳統戲劇的名號,小宛然演出大獲成功,不少老泉州人難以至信地看著二個法國人演出那麼道地的布袋戲,重溫了他們兒時的記憶。散戲後更有人偷偷地跟隨班任旅等人回到旅館,拜託班任旅把剛剛演出的尪仔借給他看,這個人一拿到尪仔馬上潸然淚下,原來他是一代雕刻大師江加走的兒子江朝鉉,江加走所刻戲偶多數銷往海外,大陸所剩者,也幾於文化大革命中損毀,江朝鉉能於有生之年再次見到父親大作,自是內心激動不已。小宛然》的這趟大陸之行,大陸乃至國際偶戲界都知道了早已在大陸不復存在的傳統布袋戲,竟然在台灣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小宛然不僅成功地將台灣傳統布袋戲帶到全球各地,連帶地也將老師李天祿的聲名遠播至國際偶戲界。

 

  在班任旅等人之後,來台拜師學藝的外國人絡繹不絕,有法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及澳洲華僑。其中的來自日本的村上良子,本身是神奈川縣川崎市劇團的「文樂」演師,為了增進自身演技及戲劇內涵,特地來台學習;而韓國學生趙鍾斗學過默劇,更特別的是,他是位和尚(現已還俗娶妻,定居紐約)。這些洋徒弟學成歸國後,分別成立了如宛然》、《也宛然》、《己宛然等劇團。同時,來自國外不斷的演出邀約,也讓業已於一九七八年宣佈解散的亦宛然重啟爐灶,開始了一連串的文化外交之旅,足是印證了算命先生「活愈老,走愈遠」的神奇預言。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5.jpg  

  

 

 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各地紛紛請戲酬神,慶祝戰爭的結束,而久蟄的布袋戲也就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台各地復甦起來。李天祿由於戲簍多已於戰火中損失,且於台中豐原躲避戰亂時全家均感染瘧疾,所以暫且棲身於大徒弟張火木的《景中奇》。

 

  隔年,李天祿重整旗鼓,陸續買下《遊山景》、《新賽樂》、《新國風》和《宛若真》等戲班的戲籠,並取其中精品匯為一籠,《亦宛然》終於重出江湖。根據李天祿自述,他於光復所買進的戲棚有五、六個,尪仔有三、四千尊,不過後來也陸續賣出,只留下幾百尊精品,供自己演出、保存所用。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後,國民政府禁止外台戲的演出,幸好整起事件很快的平復下來,李天祿又開始接演外台戲,而在此同時布袋戲也正式進入戲院內演出所謂的「內台戲」。內台戲的出現,象徵著布袋戲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里程,布袋戲不再只是酬謝神明的宗教活動,已經轉變成另一種民間的娛樂活動、商業活動,至此,傳統布袋戲進入營運和表演型態質變的一個轉型期。在營運上最明顯的改變就是-觀眾買票進場,而經理、宣傳、票務等人員也因應而生;在表演型態上,大型佈景取代了傳統彩樓、新編連本武俠戲的取代了籠底戲,戲偶也逐漸加大。李天祿的內台戲戲齣,有《清宮三百年》、《崆峒奇俠》、《峨嵋十八俠》等,其中又以《洪熙官》和《少林寺》最受歡迎,《少林寺》甚至前後在戲院整整演了三年多。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台,為了防範匪諜活動,又開始嚴格管制外台戲的演出。只有隸屬於「文化宣傳隊」的少數戲班如《亦宛然》、《小西園》及《小世界》等,才能在先行申請,且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才能演出外台戲。而如同日據時代一般,在正戲演出前也必須來上一段宣傳劇,如《耕者有其田》、《女匪幹》、《大巴山之戀》、《僑鄉恨》及《黃花七十二烈士》等

 

  一九五O年,李天祿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第四組宣傳隊隊長,與沈昌煥隨「文化列車」到全省各地巡迴公演。

 

  一九五一年,在李天祿的爭取建議下,布袋戲外台戲全面解禁,《亦宛然》李天祿如出柙猛虎般,開啟了布袋戲繁華極盛的歲月。次年,李天祿率領《亦宛然》參加全省的布袋戲比賽,連續二十多年奪得北區冠軍,奠定了其布袋戲盟主的崇榮地位。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JPG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該年十一月,日本政府為箝制台灣人民的民族意識,遂開始推行所謂的「皇民化運動」,內容包括撤銷報紙上的漢文欄、鼓吹台灣人改日本姓、禁拜中國神祇等,同時管制外台戲,只准在內台演出,並且只能演所謂的「皇民戲」。於是李天祿決定暫時封箱,停止亦宛然的演出。

 

  暫別布袋戲演出後,李天祿轉戰商場,曾短暫做過茶葉、蚵仔等生意,但他實在不是做生意的料,先後均告倒閉收場。接著在朋友的介紹下,李天祿到了大龍峒的大龍歌劇團擔任歌仔戲的排戲先生(即現在的導演),主要的工作就是分配角色、解說安排劇情大綱,有時自己也會粉墨登場,日子倒也過得輕鬆。之後,李天祿又待過客家的東興歌劇團、台中的紅玉歌劇團基隆的高砂劇團以及苗栗的東亞歌劇團。李天祿在歌仔戲班棲身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三十三歲為止。

 

  一九四一年,台灣總督府成立「皇民奉公會」,其下設「娛樂委員會」,任何演藝團體都要加入奉公會,由奉公會統一安排各團的演出時間、地點,沒有經過奉公會的許可不能任意演出外台戲,並且規定只能演出皇民戲。

 

  一九四二年,「台灣演劇協會」在「皇民奉公會」的指導下成立,先後准許了全台七個戲班在戲院內演出具日本風格的皇民戲。此七個戲班分別為日本人形戲班》、《新興閣》(鍾任祥)、小西園》(王天扶、王炎)、新國風》(陳水井、林添盛)、五洲園》(黃海岱)、旭勝座》、《小錦園­;李天祿與大徒弟張火木、紀秦在新國風擔任頭手。陳水井是電影編事出身,他將很多日本電影改編成了可供布袋戲演出的劇情,如《鞍馬天狗》、《水戶黃門》、《大正忠治》等,新國風活動範圍則大約在宜蘭羅東、基隆、汐止及三峽一帶。

 

  同年,在文山群警察課川上課長的邀請下,李天祿加入了「英美擊滅催進隊」,二度進入了石碇山區,並以布袋戲做為日本政府的宣傳工具。不過,山裡的觀眾實在對日本劇提不起興趣,因此經常那裡派人到山裡入口把風,這邊則照樣演著自己的傳統戲。一段時間後,李天祿提起了膽子向川上課長建議不要光演日本劇,觀眾不能接受,不如先演一段宣傳劇,再演一段台灣的布袋戲。由於「英美擊滅催進隊」是直屬日本皇軍的宣傳隊,比較不受「皇民奉公會」約束,再加上演出的劇目西遊記大家都知道劇情,也不會惹上麻煩,川上課長便答應了李天祿的請求。於是,李天祿開始演出兩段式中日合壁的布袋戲,見到聽到熟悉的戲偶、音樂,台下觀眾的反應自然熱烈。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5-1.jpg

  

  「外江」是外地的意思,意指非本地固有之劇種,而文中所謂之「外江」,指的乃是平劇(京劇),也被稱為「正音」。

 

  一九二七年,李天祿十八歲,上海趙福奎率領京劇班渡海來台表演。京劇有一套完整的套頭,簡短有力,比北管更為緊湊,更能推動劇情。李天祿對此著迷不已,開始把京劇的文武場引進布袋戲的後場,又將大部份的正本戲改用京劇口白,大量運用京劇的唱曲,甚至在布袋戲的臉譜、服飾及頭盔的製作上,也多所參考京劇造形。由於「亦宛然」的演出別具風貌,因此,一般習慣將「亦宛然」歸於「外江派」,而李天祿也被視為「外江派布袋戲」的開山祖師,李天祿自己亦言:「要研究我的布袋戲,一定要先研究平劇」。

 

  李天祿對京劇的喜愛,不僅止於欣賞,是真的下過一番功夫去研究的,甚至平時還以參加平劇票房自娛,先後參加過中華禮拜會群樂大同等票房,也因此結織了李桐春、胡少安、高德松等京劇名角和被尊稱為「台灣鼓王」的侯佑宗。而為了演好三國戲中的關公一角,他還特去欣賞趙福奎、上海德記永勝和京班的芮桂芳、鳳儀京班的小三麻子等所扮演的關公,揣摩名家演技。而除了本身專注於平劇的研究外,亦宛然的後場師父紀三貴、何長生也都是經常出入票房的常客,後來的後場樂師如林德旺、李順發等人也被訓練的能吹能唱足以擔任京劇的文武場。

 

  一九四七年,亦宛然在莊阿茂的介紹下前往上海演出,不料莊阿茂因不懂上海戲院檔期的規矩,使得亦宛然全團無戲可演,莊某甚至兩手一攤、一走了之,幸得台灣公會會長李惠光的協助,全團食宿暫無問題。不過這趟蒙難之旅,卻也讓李天祿因禍得福,藉由李惠光的介紹,李天祿認識了大名鼎鼎的京劇宗師麒麟童,並親眼見識了麒麟童的一流名作月下追韓信,也讓李天祿從此一頭栽進麒派領域。

 

  李天祿的平劇戲目,以三國戲為主,有《取徐州》、白馬坡掛印封金過五關古城會草船借箭孔明請風火燒赤壁戰宛城取長沙取冀州長板坡華容道等。除了三國戲外,另外還有月下追韓信王佐斷臂四郎探母八大槌等。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1.jpg

  

  經過五年的磨練,少年囝仔師羽翼漸豐,遊山歲月雖然自在逍遙,但李天祿卻從未放棄有朝一日重回台北城,打出一片江山的夢想。

 

  十八歲那年的夏天,李天祿離開石碇山區重回台北城,與遊山景的二手許木土及後場師傅陳春樹、廖溪樹組成了玉花園布袋戲班。雖曰是少年意氣風發、初生之犢不畏虎,但在當年台北戲界已有宛若真小西園是也非等成名戲班,玉花園的接戲情況雖還不錯,然距離轟動台北城卻還有一大段距離,再加上團內帳目不清,同年底玉花園就宣告解散,戲簍也被抽回內山,李天祿只好四處遊走,哪裡有缺頭手,就往哪裡支援。

 

  隔年,南管布袋戲班龍鳳閣的頭手莊義過世,苦無接替人選,恰好龍鳳閣班主鄭金環是李天祿生母李哖的手帕之交,在得知李天祿的現況後,便要求李天祿到龍鳳閣擔任頭手。李天祿是北管出身,對輕柔舒緩的南管後場相當不習慣,而事實上,當時南管布袋戲也已經逐漸被快節奏的北管布袋戲所凌駕。龍鳳閣的戲越來越少,一個月最多十來棚,有時少到二、三棚。因此在朋友的介紹下,李天祿開始到陳阿來的北管戲班樂花園兼差演出。

 

  陳阿來,出身於台北大龍峒的「陳悅記宅」,其祖上據記載共出過三個舉人、兩個秀才、十三個補博士弟子員,其中又以陳維英最為有名。陳維英於道光五年考中秀才,咸豐九年中式舉人,因品行端正蒙詔舉為孝廉方正,合辦團練功賞戴花翎,並曾擔任閩縣教諭,出掌仰山、學海兩書院,聽說還曾經當過咸豐皇帝的老師,故「陳悅記宅」又被稱為「老師府」。然陳氏一族到陳阿來時已告家道中落,所以陳阿來想藉由組織戲班來宣揚名聲。

 

  一九二九年四月,李天祿正式離開龍鳳閣,加入樂花園擔任頭手。同年六月,李天祿入贅陳家,娶陳阿來之女陳茶為妻。

 

  一九三一年,李天祿長子陳錫煌出生,李天祿見時機已然成熟,遂決定自立門戶,並買進了一座四尺二的六角戲棚,此時萬事俱備,就只剩下取個相配的團名了,於是李天祿找上了在太平町二町目第三世界館附近講古的說書先生-黃福。「福仙」原本要李天祿繼承父親許金木的華陽台即可,然李天祿認為既然自立了門戶,當然就要取個更對布袋戲味的團名。在李天祿的堅持下,「福仙」順其意想出了一堆字號,李天祿一眼就挑中了亦宛然,「亦」字就好比一個布袋戲偶的形狀,「宛然」則有「很像」、「宛然若真」之意,李天祿覺得這三個字最能對上布袋戲的「味」。不過,李天祿仍在戲棚的頂窗匾額寫上華陽台,以示家傳師承,不忘父親教誨之恩。

 

  有了自己的戲班後,李天祿收張火木為徒並充當二手,後場延聘打鼓樹仔(佚名)、打鑼李萬福、弦吹李陳林和徐賜桂。當時的台北戲界約有五、六十團戲班,其中以宛若真小西園掛頭牌,初期亦宛然係以北市濱江街一帶為演出大本營,一個月也有十來棚,而為磨練技藝,李天祿有時也參加其它的散簍,足跡擴展至基隆、南港、蘆洲及三峽等地,名聲也逐漸響亮,「祿師」之名取代了「阿祿仔」,李天祿又邁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里程碑。

 

  二十四歲那年,李天祿的先生祖「陳婆」應萬華奇文閣班主吳阿文之邀,第八次來台演出。由於陳婆極負盛名,再加上演出難度頗高的南管戲目金收樓拆(又稱天褒樓天波樓,講的是宋朝楊家將遺孀的故事),頓時轟動台北戲界,棚下觀眾滿坑滿谷,只是台下眾徒子徒孫無人膽敢上台與陳婆合演這齣金收樓拆。情急之下,吳阿文一看到李天祿便抓著問要不要當先生祖的二手,李天祿自承「青瞑不驚槍」,仗著一身戲膽與八十六歲的先生祖合演了這齣《金收樓拆­》。散戲後,陳婆摸著李天祿的頭對著許金木說:「夢冬仔!以後你靠這粒就吃喝不盡,實在有戲膽,演得不錯,將來不得了。」,這段老少合演的故事,也在當時戲界傳為一時佳話。

 

  一九三五年,李天祿時年二十六,遇上了生平第一次的「三棚絞」。每年農曆的八月初七,會在十一間(今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附近)舉行盛大的「囝仔普」,祭拜在附近鐵路意外喪生的小孩亡靈。按照往例,爐主都會找來幾個布袋戲班演出,也幾乎會有「絞戲」的情形。這一年,爐主找上了李天祿,另外兩團則是赫赫有名的宛若真小西園。雖然當時亦宛然只能算是小有名氣,不過年輕氣盛的李天祿,其實早就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由其對手是宛若真小西園二個勁敵,更激起了李天祿欲藉此揚名立萬的雄心壯志。

 

  對上盧水土(《宛若真》)與許天扶(《小西園》)這兩位成名的演師,李天祿遂決定出奇制勝,當天下午緊急從基隆的歌仔戲班麗春園借來了布袋戲不曾見過的活動佈景,以一齣李世民遊地府,配合多變化的燈光與佈景,吸引了更多人潮,還得到了爐主賞賜的一面金牌。自此爾後,亦宛然開始與宛若真》、《小西園領取同樣的戲金、享受同樣的待遇,進一步擠身一流戲班之列。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1.jpg

 

  一九一八年,李天祿的親生母親李哖死於「肺癭」,當時年僅九歲的李天祿頓時失去至親,失去這位他口中溫柔嫻淑、待人寬厚的慈母。隔年,在同宗姑婆的介紹下,李天祿的父親許金木娶了繼室,繼母雖然年紀只多出李天祿九歲,但二人卻是水火不容。因為與繼母不合,再加上父親已經收取了文山郡(今石碇一帶)阿某伯的訂金,年僅十四歲的李天祿只好孤身一人帶著半生不熟的技藝進入石碇山區,天天過著翻山過嶺、涉水越溪的「跑山喚戲」日子。

 

  在此之前,李天祿一直是擔任父親的二手,從未獨自一人演完一齣戲。所幸阿某伯原意聘請的新賽樂鄭武曲(許金木的徒弟、李天祿的師兄)無意入山,遂推薦小師弟李天祿代替,阿某伯自我衡量山中對戲要求不高,且李天祿的價金又低,於是,這位「囝仔師」就這樣被父親「賣」給了阿某伯,而李天祿也因為能脫離繼母掌握而內心慶幸不己。同年底,李天祿又被父親高價轉「賣」至許旺來的戲班,李天祿並以每日所見皆是山景,翻山越嶺就好比遊山玩水,而將戲班取名為遊山景。而這段遊山歲月,也成了日後李天祿口中,一生最為逍遙快樂的日子。

 

  剛開始,李天祿只會演羅定良魁星殺猴》二齣戲,雖然山裡的觀眾並不太在意演技的良窳,但李天祿可不願放棄這難得的磨練機會。時常趁著演戲的空檔返回台北添購新尪仔及向父親再學習新齣頭,如《鳳凰山》、三江越虎城龍門陣薛仁貴征東等,累積十多齣。就在這下山學戲、返山試演的歲月裡,李天祿漸漸地磨練出功力,觀眾也越來越多,甚至跟著李天祿翻山越嶺,一齣一齣地看下去。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1.jpg    

  

  李天祿的父親許金木也一位布袋戲演師,他二十四歲跟隨楚陽台許金水學戲,二十七歲自組戲班《華陽台》,人稱「夢冬師」。而許金水的師父,則是泉州南管布袋戲的一代名師-陳婆。陳婆,人稱「貓婆」,與童全(鬍鬚全)同為早期台灣北部最負盛名的南管布袋戲演師。陳婆演技細膩、飽讀詩書,以文戲為擅場;童全演技靈活、聲量宏大,「丑」及「彩旦」為其一絕。許金水在台灣收了二位徒弟,一個是許金木,另一位則是小西園的許天扶。許金水收許天扶為徒時由於年事已高,所以多由許金木代替師職教導許天扶。

 

  李天祿七歲時在祖父李火的堅持下,進入石橋仔頭(今迪化街、天水街一帶)的同文齋學堂跟隨同宗淑公李悌欽習讀漢文,從「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你小生,八九子,佳作人又可知禮也」背起,再描紅紙學寫字,接著唸三字經四書千家詩唐詩等古冊典籍,一直到十二歲進入第二公學校(今永樂國小的前身)就讀為止。這五年來所打下的漢文基礎,讓李天祿雖然沒有受過幾年正統的學校教育,但卻使他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南、北管戲齣中一些比較古典、深奧的戲文。

 

  在這期間,李天祿白天勤讀三字經千家詩等古冊典籍,午後則跟隨父親學尪仔步、跑野台戲。只是父親的脾氣不太好,一不認真便是一陣打罵,擎偶稍有不慎,經常慘遭父親用木偶狠狠敲頭,甚至被踹至戲棚下。因此,李天祿經常自承,跟隨父親學戲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苦慘」的日子。不過,「嚴師出高徒」,也正是因為這段長期的耳濡目染及嚴厲的教偶方式,才能成就出日後享譽國際的一代偶戲大師-李天祿。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jpg  

 

李天祿,一九一O年(民前二年)出生於台北廳太平町一町目二番地,即現今台北市延平北路北門口一帶。他曾於《戲夢人生》一書中自嘆身世淒涼,祖父姓何,父親姓許,長子姓陳,四代四姓,民間傳宗接代的觀念以及入贅習俗,開啟了李天祿傳奇的一生。

 

四代四姓的荒謬景況,其實不過就是源自於一樁意外。李天祿的祖上姓何,某天有位入嫁許家的祖姑婆帶著襁褓中的兒子回娘家作客,晚飯過後祖姑婆抱著小孩到花園噓尿,不料引來家中狼犬攻擊,小男孩睪丸被咬破當場一命嗚呼。祖姑婆傷心欲絕,更是不知如何回婆家交待,逼不得已何家只好將家中另一年紀相當的小孩何土過繼許家,改名何許土,並約定何許土結婚後所生之子要為許家承繼香火,而這位承繼香火的後嗣,就是李天祿的父親許金木。

 

只是誰知造化弄人,許金木長大後入贅李家,婚後生下一子並從母姓(即李天祿),許家香火於此斷絕。待至李天祿二十歲,又入贅陳府,娶樂花園班主陳阿來之女陳茶為妻,婚後生育二子二女,陳李各半。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