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jpg

 

 

    清朝光緒年間,福建布袋戲老師父陳婆渡海來台獻藝,其得意弟子許金水也隨之前來,李天祿之父許金木遂拜許金水為師,後自組戲團,取名為華陽台

 

     李天祿九歲從父習藝,十四歲擔任頭手,1931年組團,以掌中戲偶宛然若真之意,取名亦宛然,在各地演出均受肯定。其年少時對平劇、歌仔戲、北管及南管等劇種多所涉獵,其中尤以平劇最為熟稔,遂將平劇豐富的表演元素融於布袋戲中。由於亦宛然演技精湛、獨樹一格,戲界遂以「外江派」稱之,李天祿也因而被視為外江布袋戲的開山祖師。

 

    1952年,在李天祿的爭取建議下,布袋戲外台戲全面解禁,《亦宛然》如出柙猛虎般,開啟了布袋戲繁華極盛的歲月。次年,李天祿率領《亦宛然》參加全省的布袋戲比賽,連續二十多年奪得北區冠軍,奠定了其布袋戲盟主的崇榮地位。

 

  1978年,在新興娛樂媒體(如電視)的大量興起下,《亦宛然》乃決定退出職業演出生涯,改以保存、薪傳及推廣等工作來繼續為布袋戲竭盡心力。1984年,李天祿首開全台風氣之先,帶領亦宛然的前後場師父,全心投入板橋莒光國小的布袋戲薪傳工作。隔年,莒光國小成立微宛然》。自此,吸引了外界對傳統布袋戲的再度關注,開啟了校園學習布袋戲的新興風潮,文化大學、台灣大學、新埔國中、平等國小及格致國中等陸續加入,也使得傳統布袋戲能得以持續向下紮根。

 

而在長期的努耕耘下,宛然弟子遍佈海內外,足跡幾遍全世界,亦宛然對於布袋戲文化的推廣薪傳,實可謂全台翹楚。李天祿團長也因而獲教育部頒發「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之最高榮譽。為使布袋戲能得以永續發展,1996年在萬般困難中,籌建「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隔年並發起成立「財團法人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進行布袋戲文物保存、相關資料蒐集、人才培育及傳統布袋戲推廣等基礎工作。

 

     李天祿團長於1998年逝世,享年八十有八。而從其前身華陽台以降,亦宛然已近二甲子的掌中戲傳承香火,目前由李天祿次子李傳燦擔任團長暨藝術總監,除在掌中技藝上更求精進外,各種保存、紮根的工作也未曾懈怠。近年來更是求新求變,陸續將傳統布袋戲與西洋交響樂、歌仔戲、北管及現代舞蹈等做一完美結合,更推出了已在台灣消失了近七十年之久的南管布袋戲。

 

  另外在劇團經營上脫離家族方式,逐漸將演出、營運等工作交由亦宛然第三代弟子執行,在傳統布袋戲團的前後場師傅因年歲漸長而面臨後繼無人窘境之時,《亦宛然》卻早已由第三代成員完全接班,繼續堅守著老師父對於傳統布袋戲的戮力用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