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5-1.jpg

  

  「外江」是外地的意思,意指非本地固有之劇種,而文中所謂之「外江」,指的乃是平劇(京劇),也被稱為「正音」。

 

  一九二七年,李天祿十八歲,上海趙福奎率領京劇班渡海來台表演。京劇有一套完整的套頭,簡短有力,比北管更為緊湊,更能推動劇情。李天祿對此著迷不已,開始把京劇的文武場引進布袋戲的後場,又將大部份的正本戲改用京劇口白,大量運用京劇的唱曲,甚至在布袋戲的臉譜、服飾及頭盔的製作上,也多所參考京劇造形。由於「亦宛然」的演出別具風貌,因此,一般習慣將「亦宛然」歸於「外江派」,而李天祿也被視為「外江派布袋戲」的開山祖師,李天祿自己亦言:「要研究我的布袋戲,一定要先研究平劇」。

 

  李天祿對京劇的喜愛,不僅止於欣賞,是真的下過一番功夫去研究的,甚至平時還以參加平劇票房自娛,先後參加過中華禮拜會群樂大同等票房,也因此結織了李桐春、胡少安、高德松等京劇名角和被尊稱為「台灣鼓王」的侯佑宗。而為了演好三國戲中的關公一角,他還特去欣賞趙福奎、上海德記永勝和京班的芮桂芳、鳳儀京班的小三麻子等所扮演的關公,揣摩名家演技。而除了本身專注於平劇的研究外,亦宛然的後場師父紀三貴、何長生也都是經常出入票房的常客,後來的後場樂師如林德旺、李順發等人也被訓練的能吹能唱足以擔任京劇的文武場。

 

  一九四七年,亦宛然在莊阿茂的介紹下前往上海演出,不料莊阿茂因不懂上海戲院檔期的規矩,使得亦宛然全團無戲可演,莊某甚至兩手一攤、一走了之,幸得台灣公會會長李惠光的協助,全團食宿暫無問題。不過這趟蒙難之旅,卻也讓李天祿因禍得福,藉由李惠光的介紹,李天祿認識了大名鼎鼎的京劇宗師麒麟童,並親眼見識了麒麟童的一流名作月下追韓信,也讓李天祿從此一頭栽進麒派領域。

 

  李天祿的平劇戲目,以三國戲為主,有《取徐州》、白馬坡掛印封金過五關古城會草船借箭孔明請風火燒赤壁戰宛城取長沙取冀州長板坡華容道等。除了三國戲外,另外還有月下追韓信王佐斷臂四郎探母八大槌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