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1.jpg

 /李俊寬

   李天祿的崛起,雖然有著「時勢造英雄」的成份,但他那堅守傳統又不忘創新的堅持,卻又讓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時勢。

 

   根據學者呂理政的研究調查,最早編演平劇戲目者,為大稻埕《宛若真》的盧水土;而近來雖有學者以早年資訊取得不易為由,而認為李天祿或許不是最早演出京劇風格布袋戲的演師。然提到真正將京劇風格融入布袋戲且發揮淋漓盡致者,李天祿毫無疑問的,是第一人。

 

   大抵而言,布袋戲演出風格的轉變,如南管、北管,會受到社會環境變遷的影響,大部份的演師也不得不順應此歷史潮流。然而,李天祿卻不作如是想,他一心想要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戲路。十八歲時欣賞了上海趙福奎京劇班的演出後,李天祿開始嚐試將京劇文武場引進布袋戲的後場,又將大部份正本戲改用平劇口白,並大量運用平劇的唱曲。另外在戲偶的動作上,甚至在布袋戲的臉譜、服飾及頭盔的製作上,也多所參考京劇造形。由於李天祿是真正的熱愛京劇,本身也下過功夫研究,因此後輩雖有人亦以京劇布袋戲標榜,然戲界仍一致認為,李天祿才稱的上是外江派的「開山祖師」。

 

   然而李天祿的外江布袋戲,並不僅止於代表一種風格,他代表的乃是一種固守傳統又不忘創新的堅持精神,對於布袋戲技藝的修練沒有妥協餘地,但卻又汲汲於吸取各戲種的精華養份,就為了讓自己的布袋戲更形精采,更走在他人前頭。《亦宛然》近年來不斷地與南管、北管、歌仔戲,甚至現代舞蹈合作,也正是呼應了老師傅固守傳統又不忘創新「宛然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