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權聲明
本BLOG所有文章及圖像影音資料智慧財產權歸<財團法人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所有,若需轉載煩請註明來源,並僅限於非商業性使用。若有意做商業性營利使用,敬請來電或郵件洽詢。

 002-1.jpg

 

  一九一八年,李天祿的親生母親李哖死於「肺癭」,當時年僅九歲的李天祿頓時失去至親,失去這位他口中溫柔嫻淑、待人寬厚的慈母。隔年,在同宗姑婆的介紹下,李天祿的父親許金木娶了繼室,繼母雖然年紀只多出李天祿九歲,但二人卻是水火不容。因為與繼母不合,再加上父親已經收取了文山郡(今石碇一帶)阿某伯的訂金,年僅十四歲的李天祿只好孤身一人帶著半生不熟的技藝進入石碇山區,天天過著翻山過嶺、涉水越溪的「跑山喚戲」日子。

 

  在此之前,李天祿一直是擔任父親的二手,從未獨自一人演完一齣戲。所幸阿某伯原意聘請的新賽樂鄭武曲(許金木的徒弟、李天祿的師兄)無意入山,遂推薦小師弟李天祿代替,阿某伯自我衡量山中對戲要求不高,且李天祿的價金又低,於是,這位「囝仔師」就這樣被父親「賣」給了阿某伯,而李天祿也因為能脫離繼母掌握而內心慶幸不己。同年底,李天祿又被父親高價轉「賣」至許旺來的戲班,李天祿並以每日所見皆是山景,翻山越嶺就好比遊山玩水,而將戲班取名為遊山景。而這段遊山歲月,也成了日後李天祿口中,一生最為逍遙快樂的日子。

 

  剛開始,李天祿只會演羅定良魁星殺猴》二齣戲,雖然山裡的觀眾並不太在意演技的良窳,但李天祿可不願放棄這難得的磨練機會。時常趁著演戲的空檔返回台北添購新尪仔及向父親再學習新齣頭,如《鳳凰山》、三江越虎城龍門陣薛仁貴征東等,累積十多齣。就在這下山學戲、返山試演的歲月裡,李天祿漸漸地磨練出功力,觀眾也越來越多,甚至跟著李天祿翻山越嶺,一齣一齣地看下去。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1.jpg    

  

  李天祿的父親許金木也一位布袋戲演師,他二十四歲跟隨楚陽台許金水學戲,二十七歲自組戲班《華陽台》,人稱「夢冬師」。而許金水的師父,則是泉州南管布袋戲的一代名師-陳婆。陳婆,人稱「貓婆」,與童全(鬍鬚全)同為早期台灣北部最負盛名的南管布袋戲演師。陳婆演技細膩、飽讀詩書,以文戲為擅場;童全演技靈活、聲量宏大,「丑」及「彩旦」為其一絕。許金水在台灣收了二位徒弟,一個是許金木,另一位則是小西園的許天扶。許金水收許天扶為徒時由於年事已高,所以多由許金木代替師職教導許天扶。

 

  李天祿七歲時在祖父李火的堅持下,進入石橋仔頭(今迪化街、天水街一帶)的同文齋學堂跟隨同宗淑公李悌欽習讀漢文,從「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你小生,八九子,佳作人又可知禮也」背起,再描紅紙學寫字,接著唸三字經四書千家詩唐詩等古冊典籍,一直到十二歲進入第二公學校(今永樂國小的前身)就讀為止。這五年來所打下的漢文基礎,讓李天祿雖然沒有受過幾年正統的學校教育,但卻使他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南、北管戲齣中一些比較古典、深奧的戲文。

 

  在這期間,李天祿白天勤讀三字經千家詩等古冊典籍,午後則跟隨父親學尪仔步、跑野台戲。只是父親的脾氣不太好,一不認真便是一陣打罵,擎偶稍有不慎,經常慘遭父親用木偶狠狠敲頭,甚至被踹至戲棚下。因此,李天祿經常自承,跟隨父親學戲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苦慘」的日子。不過,「嚴師出高徒」,也正是因為這段長期的耳濡目染及嚴厲的教偶方式,才能成就出日後享譽國際的一代偶戲大師-李天祿。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jpg  

 

李天祿,一九一O年(民前二年)出生於台北廳太平町一町目二番地,即現今台北市延平北路北門口一帶。他曾於《戲夢人生》一書中自嘆身世淒涼,祖父姓何,父親姓許,長子姓陳,四代四姓,民間傳宗接代的觀念以及入贅習俗,開啟了李天祿傳奇的一生。

 

四代四姓的荒謬景況,其實不過就是源自於一樁意外。李天祿的祖上姓何,某天有位入嫁許家的祖姑婆帶著襁褓中的兒子回娘家作客,晚飯過後祖姑婆抱著小孩到花園噓尿,不料引來家中狼犬攻擊,小男孩睪丸被咬破當場一命嗚呼。祖姑婆傷心欲絕,更是不知如何回婆家交待,逼不得已何家只好將家中另一年紀相當的小孩何土過繼許家,改名何許土,並約定何許土結婚後所生之子要為許家承繼香火,而這位承繼香火的後嗣,就是李天祿的父親許金木。

 

只是誰知造化弄人,許金木長大後入贅李家,婚後生下一子並從母姓(即李天祿),許家香火於此斷絕。待至李天祿二十歲,又入贅陳府,娶樂花園班主陳阿來之女陳茶為妻,婚後生育二子二女,陳李各半。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DSC0021.jpg 

 

時  間:2009.5.16(六)下午2點
地  點: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演藝廳
演出單位:子宛然掌中劇團
演出劇目:大鬧水晶宮
觀賞方式:購買入館門票後即可免費欣賞精采演出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李俊寬

   李天祿的崛起,雖然有著「時勢造英雄」的成份,但他那堅守傳統又不忘創新的堅持,卻又讓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時勢。

 

   根據學者呂理政的研究調查,最早編演平劇戲目者,為大稻埕《宛若真》的盧水土;而近來雖有學者以早年資訊取得不易為由,而認為李天祿或許不是最早演出京劇風格布袋戲的演師。然提到真正將京劇風格融入布袋戲且發揮淋漓盡致者,李天祿毫無疑問的,是第一人。

 

   大抵而言,布袋戲演出風格的轉變,如南管、北管,會受到社會環境變遷的影響,大部份的演師也不得不順應此歷史潮流。然而,李天祿卻不作如是想,他一心想要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戲路。十八歲時欣賞了上海趙福奎京劇班的演出後,李天祿開始嚐試將京劇文武場引進布袋戲的後場,又將大部份正本戲改用平劇口白,並大量運用平劇的唱曲。另外在戲偶的動作上,甚至在布袋戲的臉譜、服飾及頭盔的製作上,也多所參考京劇造形。由於李天祿是真正的熱愛京劇,本身也下過功夫研究,因此後輩雖有人亦以京劇布袋戲標榜,然戲界仍一致認為,李天祿才稱的上是外江派的「開山祖師」。

 

   然而李天祿的外江布袋戲,並不僅止於代表一種風格,他代表的乃是一種固守傳統又不忘創新的堅持精神,對於布袋戲技藝的修練沒有妥協餘地,但卻又汲汲於吸取各戲種的精華養份,就為了讓自己的布袋戲更形精采,更走在他人前頭。《亦宛然》近年來不斷地與南管、北管、歌仔戲,甚至現代舞蹈合作,也正是呼應了老師傅固守傳統又不忘創新「宛然精神」。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_DSC0096.jpg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從1996年落腳於台北縣三芝鄉以來,即希望透過與當地學校的合作,可以為傳統布袋戲培育出更多的演出人材。這些年來,雖然三芝國小及三芝國中各自都成立了布袋戲社團,但總是囿於現實的升學壓力,薪傳工作經常在學生畢業出了校門後就被迫中斷。去年,為了讓這些仍懷抱著布袋戲夢想的學生有著可以繼續學習的機會,館方免費提供了練習的場所以及教學師資,並號召了更多對布袋戲有興趣的大小朋友們一起組成了<子宛然>掌中劇團。

 

  在前場操弄戲偶的二個男生-李奕賢、張家銘,一個國三,另一個小六,是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曾孫;另一位是華淑如,就讀金山高中,是三芝國中學宛然布袋戲社團的前任社長。後場的指揮打鼓佬-江依璇,也是畢業於三芝國中的高中女生;鑼鈔手楊雅筑與鄭琇芬,目前是三芝國中學宛然布袋戲社團的成員;而還沒上小學的張家碩,下起鼓點來分秒不差;另外二位相對年長的傅苓苓及林美慧,雖然已有各自的事業,卻還是一頭栽進布袋戲的迷人世界裡。
   

_DSC0192.jpg   

  

  布袋戲藝術傳統而古老,但對這群大小朋友來說卻是歷久彌新、興味盎然。他們總是能夠在外人看來枯躁的反覆練習中,找到自我認可的價值以及群體參與的樂趣。而更重要的,就是對傳統藝術的堅持與熱誠,才是支持他們不畏辛勞練習的最大動力。他們的演出技術也許不像職業劇團那樣的深沉洗鍊,但蓄積的濃烈熱情卻是絲毫未減。

 

  <子宛然>每個月將會有二場的固定演出,歡迎各界朋友一同到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為這群大朋友小朋友們加油打打氣吧!

 

 

子宛然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twj_puppet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2.jpg

 

 

    清朝光緒年間,福建布袋戲老師父陳婆渡海來台獻藝,其得意弟子許金水也隨之前來,李天祿之父許金木遂拜許金水為師,後自組戲團,取名為華陽台

 

     李天祿九歲從父習藝,十四歲擔任頭手,1931年組團,以掌中戲偶宛然若真之意,取名亦宛然,在各地演出均受肯定。其年少時對平劇、歌仔戲、北管及南管等劇種多所涉獵,其中尤以平劇最為熟稔,遂將平劇豐富的表演元素融於布袋戲中。由於亦宛然演技精湛、獨樹一格,戲界遂以「外江派」稱之,李天祿也因而被視為外江布袋戲的開山祖師。

 

    1952年,在李天祿的爭取建議下,布袋戲外台戲全面解禁,《亦宛然》如出柙猛虎般,開啟了布袋戲繁華極盛的歲月。次年,李天祿率領《亦宛然》參加全省的布袋戲比賽,連續二十多年奪得北區冠軍,奠定了其布袋戲盟主的崇榮地位。

 

  1978年,在新興娛樂媒體(如電視)的大量興起下,《亦宛然》乃決定退出職業演出生涯,改以保存、薪傳及推廣等工作來繼續為布袋戲竭盡心力。1984年,李天祿首開全台風氣之先,帶領亦宛然的前後場師父,全心投入板橋莒光國小的布袋戲薪傳工作。隔年,莒光國小成立微宛然》。自此,吸引了外界對傳統布袋戲的再度關注,開啟了校園學習布袋戲的新興風潮,文化大學、台灣大學、新埔國中、平等國小及格致國中等陸續加入,也使得傳統布袋戲能得以持續向下紮根。

 

而在長期的努耕耘下,宛然弟子遍佈海內外,足跡幾遍全世界,亦宛然對於布袋戲文化的推廣薪傳,實可謂全台翹楚。李天祿團長也因而獲教育部頒發「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之最高榮譽。為使布袋戲能得以永續發展,1996年在萬般困難中,籌建「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隔年並發起成立「財團法人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進行布袋戲文物保存、相關資料蒐集、人才培育及傳統布袋戲推廣等基礎工作。

 

     李天祿團長於1998年逝世,享年八十有八。而從其前身華陽台以降,亦宛然已近二甲子的掌中戲傳承香火,目前由李天祿次子李傳燦擔任團長暨藝術總監,除在掌中技藝上更求精進外,各種保存、紮根的工作也未曾懈怠。近年來更是求新求變,陸續將傳統布袋戲與西洋交響樂、歌仔戲、北管及現代舞蹈等做一完美結合,更推出了已在台灣消失了近七十年之久的南管布袋戲。

 

  另外在劇團經營上脫離家族方式,逐漸將演出、營運等工作交由亦宛然第三代弟子執行,在傳統布袋戲團的前後場師傅因年歲漸長而面臨後繼無人窘境之時,《亦宛然》卻早已由第三代成員完全接班,繼續堅守著老師父對於傳統布袋戲的戮力用心。

 

  

ltlpup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